面對年輕的新同事,大家可能免不了又驚又喜:驚是眼前這班年輕人對守時、告假、加班的新穎詮釋和理解;喜是他們在日常工作流程中看到的新發現,讓小改變帶來大改善。
這幾年,新鴻基地產的同事Carmen和George都在工作崗位上接待不同年輕人,也是有點經驗和心得的師傅了。但對兩位來說,每次與年輕人共事,都像上了一課——Carmen去年上的一課,是叫自己破除對年輕人的偏見。
「記得最初看見徒弟,髮型古古怪怪,談吐又浮誇,好像不夠穩重,就決定劃清界線,所以工作以外我們幾乎不會傾偈。」除了年輕同事的外型以外,工作表現也是令Carmen失望的原因:「試過將一些簡單的文書處理工作交給他,但做了兩三次,還是有錯漏——感覺他是求其了事,沒有盡力做。」
學員工作表現不理想,Carmen只好與他認真詳談,這下才聽見他的想法——原來徒弟對工程和建築很有興趣。「關係建立好重要,原來有時要透過溝通和相處,才會見到年輕人的真正面貌。」在諮詢同事的意見後,她嘗試安排徒弟與負責工程的同事到現場勘察,每次看見徒弟勘察後整理的筆記、得着,讓Carmen重新發現他認真用心的一面,也讓她發現自己和同事,原來可以這樣接待年輕人。
George更笑言自己要反過來向年輕人學習:「可能我們較年長,想法相對守舊,需要年輕人給予新意見,以提升工作流程的效率。」在職場見慣風雨的一代,面對意見往往愛理不理,但若可放下身段,聆聽反思,也可成為衝破因循的契機。
當然,初入職場,年輕人也有些令人頭痛的小習慣,George亦了然於心,知道如何處方:「紀律和報到,我都會提點——例如有時行開行埋,都要講聲,不可二話不說就走了。如果他們一時貪玩忘了正事,我也會提醒。」認真的提醒,對待他們如其他成年人,讓他們知道該負的責任,也是青年人成長中必須的養分。
George接觸的年輕徒弟中,好幾位在學業方面的表現平平,與家人的關係也不好,他們也會與George分享這些事。雖看似與工作無關,但George也會像父親般聆聽,鼓勵他們:「我視他們如子女般,經常與他們吃飯,談談對將來的看法。雖然是工作的延伸,但若能幫助他們,也可能感動他們主動幫助別人。」這份同行的領悟,Carmen亦有同感:「我也用了兩、三年才慢慢體會到,這不只是工作,而是生命中的同行。」
與年輕人共事,的確又驚又喜,若能以心同行,他們給你的「喜」,定必超乎想像。
小貼士:
➡耐心表達和聆聽:在工作上表達意見時,可耐心解釋背後的原因,讓同事更明白你的理念。循序漸進,不要期望一下子改變對方的想法,也不要忽略同事提出的見解和經驗。透過彼此聆聽和了解,合作就會變得容易。
➡不是對立:年輕的同事常常有新的點子,對新科技和新事物較為掌握;上一代的價值觀也有其歷史脈絡,是許多經驗累積的成果,彼此多一點了解,不是要求完全接納或認同對方,而是要真正的尊重。
➡責罵背後:在職場中,被人罵的確不好受,但重要的是理解背後的動機。是希望透過責罵,令同事不再犯同樣的錯?除了斥責外,有沒有更好的方法?轉個角度想,比起責罵,仔細傾談或許更能贏得同事的尊重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創路坊與新地合作的「師徒創路學堂」項目,每年都會為年輕人提供多元化的成長訓練,並配對暑期實習崗位,由新鴻基地產的員工擔任職場師傅,帶領年輕人初嘗全職工作。新一屆的師徒創路學堂已接受申請,詳情請看:https://www.breakthrough.org.hk/pages/m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