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.書籍

撰文/伍詠慈 出版部 相片/黃國榮

2018年06月01日
【閱‧書籍】愈灰愈讀

今年4月香港出版學會做了一次閱讀調查,受訪的2,000人中有近4成表示沒有閱讀習慣。每次與出版界同仁碰面,大家都會訴說現在出版有多難做:閱讀風氣弱、出版量下降、倉存累積、人手不足、娛樂太多……都是滿肚苦水,甚至有機構把出版人手壓縮得只用兼職和外判,只餘下一個全職做聯絡工作,仍處身於這種行業的人,不得不說一句:「灰」。

不止香港出版業灰,樂壇也如是,不少人高呼現在已沒有人聽廣東歌了。除了樂壇,影壇也相仿,在合拍片熱潮下,甚至有「香港電影已死」的論調出現。難怪有人會形容香港的出版、音樂和電影都是夕陽行業。

在這種處境下,仍以評論香港的流行文化為職志,期望透過分析思辯尋找香港人精神面貌的人,是否有點不切實際,注定曲高和寡?抑或這種寫作人是曾見證香港流行文化的光輝歲月,以致如今仍眷戀不捨?阿果是80後文化評論人,這幾年矢志不渝地寫作香港的流行文化評論,從文化折射香港的處境與社會狀況。在他的筆下,也是一片日暮西山的景象:電視劇收視下跌、製作粗疏、劇情因循、創意欠奉。然而,年青的眼睛也看見樂壇真正的百花齊放,不同類型與主題的歌曲、嘗試跳出框框的節目、專售創意的娛樂活動,在日落的暮氣沉沉中,窺見日出的萬象更新。

「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,心裏作難卻不至失望。」既是信仰中的絕處逢生,也教我們心存盼望看待似乎山窮水盡的現實。我們出版了《當10cm遇上3cm──癌病同行的心靈札記》,記述資深作者霍玉蓮女士去年患癌的經歷,在治療期間,一直相陪的蔡揚眉牧師也確診患上乳癌。二人既在患難中相扶,也定睛默觀神的恩典。

而今年書展,我們也會推出應對個人無力感的心理勵志書,並以身體力行為社會做點事的社會文化書,都是期望在低沉的處境和氛圍下,心存盼望,向前走一小步。

至於回到書籍出版自身最迫切的題目:閱讀風氣,又要如何應對呢?閱讀興趣必先由小孩開始培養,閱讀風氣,必先由家庭再向社會蔓延。伯特利神學院的李雋老師,化身為故事媽媽,寫下《繪本裏的45堂品格課》。向爸媽介紹趣味與教育並重的繪本,同時,也向家長推薦裝備書單,讓家庭成為閱讀的基地。

剛過去的5月初,與突破出版社同行近十載的游欣妮老師,一舉拿下第29屆中學生好書龍虎榜的十本好書和中學生最喜愛作家。雖然香港的中學生功課壓力很大,閱讀幾乎成了一項功課,不見得滿有樂趣。但仍有不少享受閱讀的青少年,以選票支持文字出版工作,支持筆耕不輟的文字工作者和出版社。德不孤,必有鄰。

  • Share: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