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.有話說

撰文/林偉漢 副總幹事 圖: Unsplash

2025年04月11日
【總‧有話說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

這陣子參加了不少關注青少年情緒健康的交流和討論,社會各界亦投入了很多資源和心力,期望改善情況,然而就在3月首兩星期,已經發生了多宗令人痛心的學生輕生。相信我們每一個不禁都會問,究竟可以作什麼去改變這個情況?

年輕寶貴的生命,我們一個也不願意失卻。除了家教社各方繼續加強對青少年的專業協助和關顧之外,我認為也必須檢視我們所身處的整體社會文化,到底一些我們根深蒂固、習以為常的社會文化,是否正在點點滴滴地影響着我們每一個(包括成人和青少年)的身心靈健康。

不敢停下來
香港多年成為全球最勞累的城市之一,社會普遍也接受了超長的工作時數,為要取得成功便需要更拚命付出,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。

面對繁重的工作,我們都希望可以有休息和輕鬆的時間,但每當停下來時,內心就會馬上響起警號,恐怕休息會影響工作表現,另一邊廂亦憂慮子女的成績會因歇息而被比下去。

「突破」機構前幾年的一個調查顯示,4成受訪青少年處於「逆休息[1]」狀態,即抗拒休息甚或在休息之後會感到內疚。這種高度競爭和將成功(特別是物質層面)視為最終目標的文化,容易令人產生焦慮和壓力,同時也令青少年過度依賴外部標準來定義自我價值,妨礙建立健康的自尊感和自我形象。

除了學校和家庭,網絡世界也是今日青少年重要的社交場景,一般人會在社交媒體展示期望被別人看見甚至美化了的一面,而網絡中的比較和無形競爭更進一步影響着每一個人。

都在經歷
成長中的青少年不止聽父母師長口中所說的教訓,更多是觀察成人生活細節中所活出的道理。我們新出版《為何我們無法成為理想中的大人?─香港青年面貌報告書》中提出「互為彼此的人觀」,生命影響生命,生命𠄘托生命,不論好壞亦不分年齡,生命是彼此相連和滋養。若父母面對主流社會的急速轉變,在高度競爭及比較文化時,經常流露出焦慮及不安,這個狀態亦會影響子女如何應對和理解世界,並直接影響其身心健康。

更新由一同轉眼仰望開始
正如文章起首提及社會文化正影響青少年精神健康,我們不應被世界那一套標準和價值所模造和限制;嘗試轉換視角反而讓我們發現新的可能。

道成肉身的基督是充充滿滿有恩典和真理的主。當世界被競爭和比較追趕得喘不過氣時,我們是否相信耶穌的恩典和真理遠比我們想像豐富,並不缺乏?天父是創造萬有的的主,人和人之間除了有競爭的關係,更是在創造中各從其類,既有差別又配合在一起被看為美好。

讓青少年在一個健康整全發展的文化中成長吧!由我們一起把目光從缺乏和比較上,轉至仰望耶穌的豐富和恩典開始。

[1] https://www.breakthrough.org.hk/press/pr190515/

  • Share: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