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.書籍

撰文/史曉晴 出版部 相片/ Unsplash

2023年10月18日
【閱.書籍】以香港作為起點

有一段時間,或者出於浪漫想像,或者年輕時無所事事,與朋友計劃走遍香港所有街道。我們在書店買了一本《香港街道圖》,買了一支螢光筆,漫無目的開始這個計劃,定時用螢光筆畫下走過的路。後來,我們發現縱然空餘時間很多,縱然一腔熱誠,但是經過的地方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個地方,就算撥出時間,特意計劃出遊,但把整座城市每一條街道走完,真的「唔係咁易」。

走遍整座城市的所有街道,現在想來當然不是嶄新的想法,只是那時候年紀太輕,根本對很多事情沒有認知。後來,看到《紐約時報》的一篇報導,正正談到疫情期間,散步成為了舒緩眾人壓力的方法。當疫情限制流動,不少人轉向探索本來的生活圈子,開始在家附近散步,而且愈行愈多,愈行愈長,甚至有人開展走遍(散步/跑步)城市的所有街道的計劃,並且完成。在科技的協助下,參與計劃的人無需人手記下經過的街道,而是透過定位系統,路線被自動紀錄。

這個散步的熱潮,同樣在香港發生。在疫情期間,娛樂場所不能營業,活動的範圍受限,很多人開始散步。有說是定時郁動身體,呼吸新鮮空氣;有說是,在這地小人多的城市,尋找新的樂趣;有的說是懷疑人生,需要排解內心的鬱悶。開始的原因或者不同,但不少人同樣發現,雖然香港地小,但未曾去過的地方,其實不少。

與其他城市不同的是,散步甚至扣連了大時代下,香港人對於這座城市的懷緬,旨在發掘這座城市之美。大眾在官方口中的金融中心、美食天堂以外,開始產生某種共識 ── 香港其實很美。雖說這些美有混雜各類的主觀情感,也有客觀的實證,只是我們從前往往視而不見。

黃宇軒的前作《香港散步學》談到各種散步路線,介紹這座城市的幽美小徑。今年出版的《城市散步學 ── 以香港為起點》,不再談及路線,而是介紹六種觀寫城市的角度,期望讀者能自行探索一座城市的趣味,自訂一條喜愛的散步路線,遇上一些可能只有你理解的心水的地方。

正如副題「以香港作為起點」,這些觀察角度雖是作者在香港散步時整理的,但同樣能應用於其他的城市。當我們懂得觀察城市的方法,就能發掘不同城市漫遊的樂趣,不再只是人云亦云,只看到官方、旅遊書與博客呈現的城市面貌。

這個年頭,繼續書寫香港,本來就滿具挑戰,就如踏進一條仄徑,但是感謝作者的堅持。今日的我不再打算走遍整個香港所有道街,但是走到路上,總能看見更多值得細味的地方,如某一個被留下牆上的塗鴉、某一張被置在路上的椅子、某個被換成橙色膠袋的垃圾桶……說到最後,正如書中所言,路徑是連接兩個地方,也就是仄徑狹窄,繼續前行,終會連上相對寬闊的空間。

  • Share: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