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.書籍

撰文/史曉晴 出版部

2017年04月01日
【閱‧書籍】談寫作,你會想起什麼?

談寫作,你會想起什麼?

在很長的讀書生涯裏,寫作是一道題目───老師寫在黑板上的題目、印在試卷上的題目。坐在課室裏,於有限的時間內,腦中不斷構想,或是寫下大綱,然後落墨。洋洋灑灑寫了一千幾百字,換來一個分數,幾句點評。

在大學時,修了一門寫作課。課堂中沒有預留寫作的時間,在小房裡,10多人分兩排坐着,老師坐在最前,天南地北,無所不談,談談最近上映的電影、幾年前在某地讀過的一本書,還有一些生活的軼事。

從老師的分享中,漸漸就能理解,寫作是一種生活的操練,也是一種知識的累積──需要的不是在最短時間填滿最多的原稿紙,而是訓練你看世界、看社會的方法。

閱讀自是最直接的方法:翻看名家的經典,留意作家說故事的方式,以及他們如何描寫一件看似普通的小事,這對寫作自有裨益。

看電影也是,不單單看荷里活的超級英雄大片,又或浪漫愛情片,又或嘻嘻哈哈的笑片,而是涉獵不同國家、不同類型的電影,就能發現熒幕背後的世界,不是從前能夠想像。電影以影像說故事,與寫作不同,但是電影語言也能與文字相互補足。

若然細心留意身邊所發生的小事,諸如上下班途中,鄰座小女孩與傭人的相處,又或街市中賣腸粉的姨姨與不同客人的對話,看似日常,都可成為題材,豐富你的文章,也讓筆下所撰的更有味道。

早陣子參加一個講座,在台下聽着殷培基老師、陳志堅老師和游欣妮老師分享,以作家的角度,也以老師的角度,談到如何令學生喜歡中文寫作。

台下坐着的大多是老師,但講者的分享,沒有從上而下的教學方法;反是自行拆除藩籬,擱下一個講一個聽的姿態,走出課室───請學生拍照、或是尋幽探祕、或是聽作家分享、或是辦讀書會。沒有分數,沒有(太多)限制,主張讓學生先得着經歷,然後才慢慢下筆。

如何令學生喜歡中文寫作,說易不易,說難不難,在固有的框架下,彷彿難以改變學生的想法,但說到底,需要的可能是一種心態上的改變:當寫作不只是一道題目,而是一份生活體會的紀錄;當寫作不再是一份限時的功課,而是能讓創作者有更多時間去感受,他們就能發現寫作的盎然趣味。

寫作很有趣。喜歡的人就算沒有時間,閒時也會隨心寫下幾篇;不喜歡的人,就算給他三幾個小時,安坐在桌前,還是一個字也擠不出來。喜歡寫作,不喜歡寫作,這是個人取向,沒有好壞之分。然而若我們對寫作的概念,只停留在語文課的作文,雖說對很多人而言未必是損失,但卻是可惜。

最後,僅以陳志堅老師分享的句子作為總結,但願我們「讓閱讀、寫作、文學,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」───在生活中,感受寫作的趣味,也在寫作中,體會生活的細膩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《紅豆糕的歲月》書介: 本書以15個學生的生命故事帶出這世代年輕人對於生命的熱忱與追尋,他們或在羈絆中不知就裏,或在自由中尋覓將來,都是年輕人對真我的追尋、對自知的探究。當中,年輕人初踏足文學世界、在運動中發掘自我、在成長中認識自己、在音樂中得着真情……皆是自由與真性的展現。

作者以教師的身分剖視學生的生活全貌,寫成15篇短篇小說,是有意認識及了解年輕人的讀者值得細讀的作品。

  • Share: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