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.心緒

撰文/ 伍詠光、葉玉珮 相片/ Unsplash

2022年08月16日
【讀.心緒】當子女遭遇挫敗

近年針對青少年的精神健康調查發現,因着學業的壓力,青少年的焦慮指數一直偏高,他們尋求精神科治療的數字也持續上升。這結果反映他們對「未來」的焦慮已出現失衡,很多父母面對着社會的大氣候,感受到很大壓力。

寫這本書的一年內,就是新學年的九月起,有20多名大、中、小學生自殺身亡……

選擇自殺的人認為走投無路。面對現時的競爭風氣和教育制度,這種沒有出路的感覺,宛如香港家長和學生的寫照。

沒有出路是什麼意思?可以解讀為「不能選擇、不達期望」。學業表現一旦不達期望(不論是自訂或是別人的期望),便意味着自己是失敗者,令人失望。在他們的認知裏,只有學業成績提升才是解決方法,他們不能選擇「放下」、容許有得有失的人生,不能選擇有些時候,退路也是出路……父母在子女的學習路上,有否因應子女的情況給予不同的選擇和目標,例如:

1. 接納有得亦有失

今天父母擔心子女未盡全力或缺乏毅力,於是較常說:「你不可以放棄,以你的能力一定可以做到。」父母無法接受每個人的學習興趣和能力是有差異的,無法接納子女跟不上。如果父母能表達「有時會失手,不用氣餒。如果你想,我們可以商量怎樣改善。」這樣,子女可以接納自己失敗,也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善。有些青少年對自己要求高,自動自覺,父母以為不用操心,結果忽視了他們的壓力。事實上,他們更需要父母引導,學習進退有度。

2. 目標不只一個

今天,不少學生為默書拿了98分、考了第二名而痛哭。我體會作為父母,看見子女100分那種滿足感,感受到差一點便是第一名的可惜。然而不妨停下來想想,這樣會向子女傳遞「他們的表現必須是完美無瑕」的信息。98分和100分的差別對人生來說沒有實際的意義,但對子女來說,均是付出了很多才有的成果,應該得到肯定,這樣他們學習才有滿足感。

而對成績稍遜的子女,更應訂立合乎他們能力的目標,才能增加子女對自身學習的成功感。值得一提的是考取心儀學校、應考公開試時,父母會否傳遞了「考不到,人生便玩完」的信息?人生的路不只一條,父母可多讀不同生命的故事,發掘在不同學校學習、不同人生經歷的好處。

3. 解決方法不只一個

今天的教育制度常給父母一個難題,便是在解決方案上沒有「彈性」(flexibility)。例如學校給予過多功課,父母若勉強子女完成,往往犧牲了親子關係和子女的身心健康;但不完成功課卻是公然觸犯校規。不少父母擔心今天容許子女不完成功課,他朝子女工作時稍有不滿即公然挑戰上司,那還得了?我們欣賞父母希望教好子女的苦心,品德教育亦是子女成長重要的學習。人生充滿道德和現實的掙扎,而我們的解決方法往往也要即因時制宜,第二章便是說明這個道理。父母若在處事上能有這種柔靱彈性,便可培養子女學習多向度解決問題方法。

本文節錄自《當子女說你好煩─與青少年溝通的技法和心法(2版)》P.265-267

連結︰https://btgalleries.breakthrough.org.hk/products/9789888562404

  • Share: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