觸.人際

撰文/廖燕萍 創路坊

2017年08月01日
【觸‧人際】「好想辭職啊!」──悶蛋工作的另類出路?

「小組中有幾位組員初入職場,主要幫忙一些辦公室行政工作,感覺來來去去都是些既沉悶又瑣碎的事情,因此想辭職,但我卻認為這是工作的必經階段,況且他們只是工作了數月,也未全面體會工作的內容。我該怎樣回應?」

面對從在學轉變至在職的年輕人,相信導師或青少年工作者都不會對以上的處境及疑問感到陌生。剛畢業出來打工的年輕人,很容易把工作刻板、同事冷漠、對工作提不起勁而打算辭職之類的說話掛在嘴邊。每當三五知己聚首,就喋喋不休分享工作苦況。

若是用心聆聽,不難發現埋怨的背後是對工作及同事的期盼,希望追求一個理想的工作環境發揮所長,與同事建立良好關係。年輕人容易因外在環境或自身喜惡,判斷這份工作是否繼續做下去。這是依循個人感受,也可說是對自己「真誠」的選擇。然而,單從個人感受出發,沒法真正認清工作的真正意義。

作為同行的導師,這正好讓你有機會聆聽他們對工作的期望和心聲,甚至把自身在工作中的經歷與他們分享,或許我們也曾和他們一樣選擇從自身喜惡出發,但在跌跌碰碰中總會找到一些可分享的重要學習,成為他們的啟迪與祝福。

打破悶蛋的練習

表面看來單調刻板又重複的工作,看似沉悶、沒有什麼值得學習,但也可視之為挑戰。嘗試問他們:面對這些不起眼或不喜歡的工作,自己有沒有一種管理自我的能耐,能夠調整自我的工作心態,克制自己的情緒?或許他們會在分享中看見,這是操練生命質素中一趟重要的旅程。

這些沉悶的經歷會使年輕人發現生命的特質,並因此被磨練得成熟;甚至能激發創意——正因不想繼續悶下去,就開始動腦筋,搞搞新意思。這種創意有時能激發新的工序,新的共事文化,打破同事間的圍牆,帶來新鮮感。

賦予工作新意義

從另一角度來看:工作是否沉悶,有時在於他們以怎樣的心態面對。認識一位曾在酒店中實習少年人,日日負責清洗一大盤叉子,曾為此厭煩得發瘋。有一天,他發現這工作背後意味對每位客人的接待,自此為清洗工作賦予新的意義,也改變了自己的思維。雖然工作依舊,但有新的領悟,效果也大不同。

有時候,抱怨是來自未能認清實況,不妨鼓勵年輕人多給自己一點時間,發現意義、認識工作內容、了解同事性格,也讓公司與同事認識自己的真正實力,有助互相調整合作方式。

沒有一份工作能全然滿足喜好,總是趣味與沉悶並存,有些部分是喜歡的,也有不喜歡的。面對沉悶的工作,能有耐性與他共事嗎?或許多堅持、包容,能為生命成長跨出一大步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引導年輕人面對悶蛋工作小貼士:

  • 從疑問入手:這工作的悶,是一種怎樣的悶?是工作形式上的沉悶?還是自己唔悶得?如果「我」不做這工作,會令其他人受到影響嗎?這工作的意義是什麼?由此探問,除了沉悶,是否還看到工作的意義?
  • 從創意突破:自己怎樣面對這種沉悶?從中或可看到自己的性格和處事。再進一步,若是工作形式上的悶,能想到其他有趣的方法來完成工作嗎?
  • 為沉悶設限:若是真的感到沉悶,可以為工作設限,如再繼續工作3個月仍無法忍受,到時才離開。辭職轉工不是問題,重點是已盡力嘗試。在不停的嘗試和尋索中,路會慢慢顯明出來的。
  • Share: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