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題探討

訪問整理 / 潘淑麗 外事部

2023年08月11日
【我們「」快樂】為情緒找出口(二):精神健康急救
突破輔導中心自去年開始舉辦精神健康急救證書課程,讓青少年工作者學習如何及早覺察青少年情緒問題。

鴨仔 ( 化名 ) 及 Philip 均是突破輔導中心第四期精神健康急救班 ( 急救班 ) 學員,課堂開始前導師要求學員分享參加急救班的目的,他們不約而同說︰為了身邊的青年人。

「呢個位置跌落去係咪會死?」
Philip 在中學擔任教學助理 7 年,日常工作包括協助駐校社工跟進輔導個案及協辦相關活動,他指自己有時不懂應對學生的情緒問題,希望從是次急救班中學習相關技巧,「每年學校都會邀請學生做精神健康問卷,發現今個學年(學生 ) 的情緒問題再度倍增。可能是疫情期間因為停課而少了社交,社會復常後嚴重的個案一下子多起來。」他說。學生不懂處理情緒,女同學𠝹手、男同學以拳頭解決事情等情況屢見不鮮。Philip亦偶爾在學生口中聽到「自殺」:「低年級同學會忽然問:『係呢個位置跌落去係咪會死?』 大部分是講笑;但若是較高年級的同學問,我會主動問他們是不是遇上什麼事,會一直保持溝通及關心。」

從急救班中,Philip 學會分辨各種情緒病的病理,如躁狂、抑鬱症、焦慮症的癥狀,並在課堂上練習「非批判性聆聽及溝通」,並及早察覺情緒有問題的學生。

「Madam,我好自卑」
鴨仔大學時修讀社會工作,工餘時她擔任基督教少年軍導師接近廿年,目睹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轉變。她指過往學生純粹憂慮升學及就業,近五、六年她接觸的年輕人卻好迷惘:「他們不知道什麼是正確、什麼是錯誤。」鴨仔感嘆地說。

急救班上學員背境各異,當中不乏教會同工及牧者,以及專業輔導員,看見愈來愈多人重視情緒問題,她對此感到欣慰,亦同時感到社會對情緒教育起步太遲,「真正的情緒教育課應從小學做起,教會亦應多走一步,牧者要以朋友的身份與會友溝通,少年人才會信任你;你才能覺察他們的問題,適時提供協助。」

她定期參加各類與青少年情緒相關的課程,期望能合宜地與年輕人同行,「有學員對我說:『Madam,我好自卑』,成年人要對他們這種情緒有感受,才能與他們對話,傾談中多給予他們肯定、讓他們接納自己、肯定自己。」

第4期精神急救班導師及學員合照。

 

  • Share: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