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題探討

撰文/許桂珊 攝影/黃國榮

2022年02月09日
【有一種信念叫開書店——訪問七份一書店@大南街】

七份一書店起源於社創企業Rolling Books的書店店長培育計劃,顧名思義,就是把書店分為七份,每位店長輪流當值經營,並按自己的想法和理念選書,形成一間書店有七種風景。在店內走一圈,頗覺書架如人,一瞥已能稍稍窺見其「性情」:例如有探討農業及記述本地農產的,也有香港文學以及流行文化的,亦有格外留意社區營造及地方創新的主題。比起大書局的包羅萬有,如此選書和陳列,反而更見店長的巧思。

「報名做店長,是因為我覺得書是一個很好的媒介,可成為人與人交流的起點。」

「楚門實驗書房」是其中一個單位,店長K和A曾有過在大西北(屯門元朗一帶)開書店的念頭,半年前看到七份一書店招募店長,毅然報名,書店實驗由此開展。「報名做店長,是因為我覺得書是一個很好的媒介,可成為人與人交流的起點。」K解釋,人與人之間彼此交談,一時未必找到話題;有書在手,就截然不同:「你看過這本書嗎?好看嗎?什麼地方吸引你?喜歡看什麼題材的書?有了書,就有可切入的話題。」

書店:人與人交流的空間

「我亦很想書店成為人與人交流的空間。」K說,交流,存於作者與讀者之間,也於店長與讀者之間流動。她第一本入貨到手的書是《B420》,由本地一位作家獨立出版,書是不錯,上架後卻無人問津,當她懊惑懷疑自己眼光是不是太過偏門,恰巧就有人買下了,後來K更收到該書作者轉發讀者傳來的讀後感,說自己先前一直遍尋不獲,難得在七份一書店入手,閱畢後,重新讓自己獲得勇氣,重拾對生活的純粹和熱情。看着讀者分享,這位店長初哥興奮得彈起:「我嗰一刻真係好開心,覺得自己成了中間人!」其實更像是媒人吧?「對,媒人!那是在開店後個多月發生,所以印象很深刻,而讀者亦因此想追看作者的下一本出版。」成功牽引作者與讀者之間的紅線,K眉宇間都是滿足。

讀者與讀者之間的交流,也叫她分外驚喜。去年年底,K在店內辦了一次「換書會」,每位參加者也帶一本在2021年裏最能觸動自己的書,然後與其他人隨機交換,抽到書後,每人都有一個月的時間閱讀,再回來圍聚分享。「我最初也擔心大家可能很抗拒,或是抽到自己完全不感興趣的書,但事實是,原來大家即使抽到平時不會主動看的書,也會嘗試去閱讀。」例如素來只看小說的參加者抽到一行禪師的書,也會認真地讀畢,並坦言自己不喜歡的理由,其他人亦認真地聽,也分享自己閱讀一行禪師著作的經驗,「大家好肯開放討論,由8點傾到11點,幾乎傾唔停!我本身打算辦兩次聚會就完,沒想過他們已自發再約下一次,還好書店又真的有彈性和空間,可以再辦一次。」看着一羣好書的人,認真地分享書,討論書,K的心願成就——書店果真成為人與人交流的空間。

「我認為書店的角色是提供可能性,答案就交由讀者從閱讀和思考中去尋找。」

透過書,提供思考的可能

既是書店,架上的選書固然是重中之重。楚門實驗書房的選書分為三大類,一是容易被社會忽視的邊緣社羣,如關於長者、無家者、外傭等,二是香港的本地文本,如小說、散文、劇本等,第三類是關顧身心靈的書籍。K說:「我們想透過選書呈現香港的不同面向。」那麼她最想為讀者勾勒出一個怎樣的香港?她認真想了想:「我認為書店的角色是提供可能性,答案就交由讀者從閱讀和思考中去尋找;正如大家看書,有時也不一定完全認同作者的觀點,但就在觀點選取之間,各人的信念和世界觀就展現了。我覺得書店可以做的,是提供不同角度,就像認識香港,可從文學讀本、街道文化等主題出發。」

雖然有清晰的選書方向,不過營運四個多月,她們也會因時調整:「近來有個說法是大家好中意香港,但到底中意香港的什麼呢?語言?電影電視?」不想說法流於口號式的空泛,她們特地選上一些討論香港文化的書,如關於粵語、飲食文化等。同時也新增一些本地雜誌,如《字花》、《就係香港》等,讓讀者都有輕鬆、易入口的選擇。說到這,K笑着補充:「但愈做下去就愈任性,現時遇到自己好中意的書,就入貨了。」

任性的結果,就是看到架上未賣出的書,盤點時頭痛就隱隱發作,不過K依然慶幸有這一次冒險開店的經歷:「我覺得自己係最早自肥到自己的人。」除了能入手心頭好書、帶着好奇測試「換書會」的可能,更感恩遇上信念相近的店長,進而成為好友。這一點,書店中的另一個單位「夜露死苦」的店長文萱亦有同感,「本身我哋係完全唔認識㗎,生活圈子亦沒有交疊,但因為一起開店,好開心能識到大家,有了連結,或者將來又會做一些其他新事。」

做新事,不因循,是文萱的個性,一如其店「夜露死苦」的書櫃。當大家多以實木書架擺放選書,她卻選了一個鐵製儲物櫃來充當書架,「不是說用木架不好,但我會想,有沒有什麼能夠反襯出書的質感,令人有更深印象?」後來她想到用儲物櫃,除了因為尺寸合適,也與她上一份正職有關:「我曾做過區議員,議辦常被街坊笑稱作locker,因他們常在那裏暫存物資和交收,想想看,能這樣延續,也是有趣。」

靠近看文萱的書櫃,每格櫃門都貼滿特色貼紙,亦標示櫃內選書的主題:社區營造、設計思維、社科理論、情緒創傷;而部分談及體制進程的書,則以地理區域劃分,如台灣、中國、伊朗、韓國、緬甸等地的經驗。看這一櫃選書,頗能感受她對社區及體制的關注。

「夜露死苦,字面看上去好悲苦,但請其他地方多多指教,從他們的經歷中取經,實際上蘊含希望啊。」

向世界多多指教

「許多人覺得留在香港很無力,不過細心想,其實不止香港,其他國家也曾面對這些難題啊!」文萱觀察到,香港人有種急於求成的節奏,但改變從來不是一蹴而就,許多地方也是走過漫漫長路,才能開花結果,「如果能了解其他國家經歷過什麼,知道他們怎樣解決和應對社會議題,會不會為我們帶來新的靈感和可能?例如台灣以共居應對樓價問題,會否值得香港參考?」

這也是為什麼文萱以「夜露死苦」作為店名的原因——「夜露死苦」是日語yoroshiku的直譯,意思是多多指教。恰如其書店卡片上所寫的,她期望讀者透過閱讀外望世界各處的苦盡甘來,調校自己的心態,同時盼望為香港的處境帶來啟迪,「字面看上去好悲苦,但請其他地方多多指教,從他們的經歷中取經,實際上蘊含希望啊。」

「你覺得現狀不好,為何不想方法改變?不如多讀書,看看有什麼可以做。」


帶來希望之書

曾做過運動員、記者、社企顧問、區議員,社區營造是文萱心之所繫,香港在這方面的出版不多,她特別引入台灣及日本的著述,「社區營造係好有希望、好有趣的書!」這天她翻着《風土經濟學》,爽快地說書中內容帶給她的新點子。該書作者提到台灣某處鄉郊經歷災後重建,那裏一支小學的拔河隊伍曾在比賽中逆轉勝,若參與當地的導賞團,就要與那隊小學生來一場拔河。「這讓我想起介紹沙田時,是否也可跟沙燕隊打一場棒球賽呢?」

除了社區營造,文萱也會選入一些她認為勇敢且突破的著作,例如美國最高法院女性大法官露絲・貝德・金斯伯格(Ruth Bader Ginsburg)所撰的語錄《我是這樣說的》、日本作者松本哉所著的《大笨蛋造反指南》等等,「這些選書會刺激你思考常規是些什麼,又可如何突破現有規限。」

店名看似無力又悲觀,其選書卻處處看出積極和盼望,「想要解決香港的問題,其實值得更多探索,我相信,一定有方法解決嘅,我要諗好佢。」也許因為運動員的出身,不服輸的執念一直在文萱心裏,她相信,書是帶來改變的媒介之一,「我非常認同,無力的時候就要多讀書。你覺得現狀不好,為何不想方法改變?不如多讀書,看看有什麼可以做。」

七份一書店的大南街企劃在3月中就完結,下一步,文萱正積極思考自己開書店的可能,「我的確有興趣繼續經營書店,但也要視乎各樣條件,不說其他,店租有多驚人大家也心裏有數。」現時她正開拓網上書店,就讓我們拭目以待,繼續多多指教吧。

 



突破書廊成為七份一?

2022年3月,突破書廊將會參與灣仔集成中心七份一書店,成為七個單位的其中之一。能夠與其他小型書店交流,營運這所期間限定書店,有機會接觸到港島區的讀者,同工都非常雀躍!

我們亦會派出書廊實習生投入營運實戰——參與書店當值、選書入貨、前台收銀、陳列擺設等,讓有志投身書店營運的未來店長,不單在真實的場景了解書店的實務操作,同時又透過接觸具體的讀者,了解他們的喜好,把觀察轉化成營銷的實驗!想知道我們選了什麼書?背後又有怎麼樣的心思?3月,來灣仔集成中心找我們吧!

書店為何重要!

雖然網上買書是很方便,但置身書店現場,被書頁的香氣包圍,被書四面環繞,與店長閒聊大家最近讀過的新書,與不曾想像過的書在書架書枱上偶遇,這些經驗,都是實體書店所獨有的。

而書店,更是我們出版社不可或缺的夥伴——除了可從店長口中了解新書出版後的反應和銷售情況外,有些店長店員更會多走一步,花盡心思吸引讀者,例如有間小書店在收到新書後,會在便條上親手寫下讀後感,輕輕貼於封面之上,讓讀者能從多一個角度了解書的內容。

實體書店的空間,不單有助思想的交流,更可化身成活動場地。早陣子當《拚搏在獎牌前──乒乓少年追夢記》出版後,我們就與一拳書館合辦了一場新書分享暨打乒乓球活動,書店不單提供場地,更安排了乒乓球桌,讓讀者跳出靜態的文字,與一班乒乓球運動員切磋球技。希望日後能與更多書店,互相配搭支援,一起迸發出新點子,在文化路上一起同行!

 


店長推薦書單

給關注身心靈的讀者:

  • 《一》趙曉彤
  • 《一個可以活下去的世畀,是可能的》蘇苑姍
  • 《你的悲傷拯救了我》虐心者

「閱讀《一》,會有種治癒的感覺。讀着當中的故事,你會慢慢想到自己——在世界該如何自處?想要的是些什麼?我在這些故事中看到自身,也願這書成為你的共鳴。」

「《一個可以活下去的世畀,是可能的》中,是作者面對苦難的經歷和沉澱的記述。儘管痛苦,但一路讀下去,你會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,是她在這些困頓中所見的、生存的希望。」

楚門實驗書房 店長K 

 

給想要為社會處境尋找出路的讀者:

  • 《大笨蛋造反指南》松本哉
  • 《社區設計》山崎亮
  • 《宣傳學Propaganda》愛德華.伯內斯

「有時苦無法子,可能是我們不敢嘗試;然而不去試,永遠不知道效果。《大笨蛋造反指南》是本讀起來很爽很有趣的書,作者是個敢於挑戰常規的人,一邊讀,你可能也會被感染,躍躍欲試跳出常規!」

「想要為社會做些事,有時可由自己的社區開始。《社區設計》當中收錄許多日本重新發展地方的故事,例如令一個公園重新受到孩子歡迎,書中極富有趣例子,也有頗多可參考的方法。」

「現代社會,資訊傳播之快是前所未見,隨手開個影片頻道、社交媒體專頁,人人都成了自媒體。《宣傳學Propaganda》讓你了解宣傳的力量是如何營造、要怎樣設計信息,以及如何讓信息傳播得更遠。」

夜露死苦 店長文萱

  • Share: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