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十周年專欄

撰文/ 潘淑麗 外事部 相片/ 黃國榮

2023年12月21日
【五十周年】栽種絕處的花 ─ 專訪突破機構50周年影片導演

「如果我們已經很努力,但植物還是未能開花結果,怎麼辦?」

簡單的一個詰問卻幾乎是每一個人人生中必須面對的問題。90後的阿Ling 以此作為突破機構50周年影片內的主調,道出「突破」50年來對青少年工作的理念及堅持。今期《突破人》邀請了阿Ling 分享構思及製作影像背後的故事。

問:可以分享一下影片背後的創作理念及過程嗎?

Ling : 構思故事大綱前我先看了大量「突破」50年來的刊物,最深刻的是1974年1月15日《突破雜誌》創刊號背面的詩句:「寒冬不能永久冰封泥中的種子。」 「突破」的 logo是一粒種子,與同工的討論方向是種子、種植,在這個概念上我們進一步構思:能否成為一個有劇情、有意義、既代表香港又代表「突破」的故事呢?

這個概念如果放在一般NGO, 劇本很自然是淋水、呵護,然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,茁壯成長,yeah! 很陽光,很正面。但和「突破」傾的方向是很不同,他們不只是灌溉,而是陪伴、與年輕人同行,一起成長。

問:現在的故事是怎樣?作為年輕人你身同感受?

現在的故事是一個小孩在種植,但無論她如何努力也不開花,小孩不明白。最後她才懂得要學習欣賞植物獨有的一面,即使它們沒有長成世界喜愛的模樣,你也要包容及欣賞它。小孩明白後繼續栽種,愈來愈多人加入一起栽種,並且懂得欣賞植物獨有的模樣。這就正如「突破」的事工,連結不同夥伴團體,一起栽種年輕人。

我認為這是做青年工作應有的態度:不要強求把世界成功的標準放在年輕人身上,我們應該要擁抱他們的模樣,而不是只希望它們達到世界要求成功的標準。

問:影片中有一句旁白是:「說什麼『最好的時代,最壞的時代』,我們就是這個時代。」為什麼會有這一句旁白?想說的是什麼?

Ling: 不少人都知道 『最好的時代,最壞的時代』是狄更斯小說《雙城記》中的名句。但我構思時恰巧看了譚家明在1982年的一套電影《烈火青春》,張國榮在劇中說了一句:「我們就是這個時代!」而有感而發。

近幾年很多人都說時代很壞、環境不好,但我覺得其實很難客觀講什麼是好什麼是壞,最要緊是只要我們仍然是在這個時代、仍然願意付出,特別是作為青少年工作者…… 我不是一個灰心的人,我認為我們是有能力去決定時代的好與壞,若時代很壞,我們就要做一個好的人。這亦是希望透過這影片向觀眾帶出的訊息。

問: 你認為怎樣才是與年輕人同行?

Ling : 不是從上而下、高高在上告訴你要怎樣做的感覺,而是一起碰撞產生火花、一起彼此學習,知道我們遇到的困難就提供協助及意見,令我們有被重視、被信賴的感覺。

關於導演: 

導演阿Ling曾為多間非牟利機構拍攝短片,去年是突破機構事工Trial & Error Lab 其中一位Fellow。當時她剛離開了傳媒行業,正在摸索前路,並有志於影片製作。她認為計劃不只是為年輕創業者提供一個地方,而是有一班同伴一起成長,並且與管理員共同製定目標,提供職志發展上的意見,為她日後發展打下強心針。

>按此欣賞影片!

  • Share: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