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慢慢動怒」是我其中一句人生座右銘。
曾經有位十分年輕的同事朋友,看見發生在我身上的不平事,比我還憤怒,無比直接跟我說:「最憎你咁冷靜,簡直係冷血,乜你唔嬲嘅咩?」她不知道,我也是個情感敏銳的人,冷靜是刻意鍛鍊回來的,目的是調整自己成一個免受情緒操控的人。
憤怒是我們其中一種情緒,是我們對於一些不公平、不合理事件的不滿表達。發怒沒有問題,但千萬要「慢慢的」。
因為,當你控制不了這個憤怒,有可能極速破壞一件物品、一段關係,甚至傷害他人的身體;然後你會發現,問題並沒有解決,甚至變得更加複雜,極不划算。也有很多時候,當你慢下來了,才發現事情根本不是你想像那樣,用不着發怒。
年輕人在成長階段受着身體荷爾蒙的影響,容易衝動暴躁,有些學生更喜歡挑戰老師權威,喜歡看到老師發怒的樣子。還記得其中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中二男生,總是不願意打開課本。某天當我如常提醒他時,他竟說:「你剛才只是叫我把書本拿出來,並沒有叫我打開書本。」
這同學是在說實話,只是望到其他早已打開課本的同學,他的說話也令人激氣。我想不到怎樣反駁,直接邀請全班同學跟他說道理,想不到有位同學立即舉手說:「那體育堂張sir叫你換衫,你又換埋條褲出嚟?」全班立即哄堂大笑,那個同學也在笑,並「死死氣」地打開課本。
憤怒前尋找真相
初當老師時,自己也是個熱血青年,只是在狠罵學生之前,也會先作多方考慮。為人師表一定要「慢慢動怒」,因為你只看到學生當刻的一個表現,卻還未真正了解他行為背後的原因。也有可能,他正在經歷自己人生的一個低點呢。校長也一樣,動輒發怒,是要不得的行為。當你看見一個老師疑似「犯規」,在非特定午膳時間外出買飯,一問之下,發現原來他已經連續上了五個課節,午膳時間要處理學生問題,下午還要網上補課,你捕捉到的「非法」一刻,只是他在僅餘的十數分鐘空檔外出買一個飯盒吧。凡事「慢慢動怒」,了解多一點,結果可以是完全不一樣的。
親愛的年輕人,世上有很多不公平的事,都令人不解、也叫人發怒。尤其是當涉及你很關心的一個人或一件事,就更容易無名火起。就像我的社工朋友一樣,她是學生心目中的愛心天使,卻坦言當她面對自己兒子時,總是容易發怒、欠缺耐性。
怒火可以摧毀很多東西,滿腔熱誠的「一團火」,卻能推動我們成就更美好的事。發掘真正屬於自己的「一團火」並不容易,就讓我們一起努力吧!
本文節錄自《新手校長的情書》P.86 – 8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