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「膽粗粗」初次籌辦 DSE 畢業 「試習」計劃 ( 下稱「試習」計劃 ),是看到三年疫情下中學生缺少社交機會,希望藉「試習」計劃協助他們探索個人職業志向。今年在這個基礎上,邀請了 7 間關注不同社會議題的機構*,希望參加者從實習中思考,他們關注的社會羣體及議題可以與其職志有什麼關連。
我想做殯儀業 !
在計劃開始前,我們問每位面試年輕人最期望在哪一個單位實習,意料之外,面試中最多青少年關注的竟然是生死教育的殯儀業!
在普遍人眼中,這是最不想接觸的行業,參加者卻說出他們心中的想法:經歷三年疫情,身邊曾有同學輕生,他們對生死有更多的思考及關注,很想了解「神秘」的殯儀工作是怎樣。實習後學員分享,本以為從事殯儀服務是一份比較負面的職業,經過實習,卻體會到協助家人順利完成整個禮儀,是表達對逝者生命的尊重及愛,更為逝者家屬帶來安慰。
看得到的心酸
此外,學員亦從實習中看到在社會中被忽略的職業。一位學員在分享中表達最深刻的感受是「心酸」,學員在實習單位安排下到油麻地的垃圾站關心「清潔姐姐」,了解她們的生活及需要。當「清潔姐姐」分享到她們工作的月薪只是 5000 多元時,大大衝擊了學員的認知,亦令她對社區產生更多疑問及關注,發現基層的生活需要比想像中大。她坦言從未試過、亦不會去「這種地方」,是次經驗除了讓她體察社會不同階層人士,亦讓她突破自我界限。
與青年同行
「同行」是突破機構青少年事工的精神。除了到實習機構探望學員外,我們更與他們一起體驗實習工作,讓年輕人感受到我們不是遠遠「監察」他們,而是願意身體力行與他們「同行」,以第一身體驗實習機構的服務。
常言到「讀萬里書不如行萬里路」,我認為「萬里路」更是進入自己從未接觸的地方,看得見他者或他方!
後記
在撰寫這篇分享時正是 DSE 放榜前夕,不知道學員的成績如何呢?願他們不忘實習中觸動他們的地方,無論考試成績如何,終究帶着好奇心及願意嘗試的勇氣邁進人生另一階段。另一樣意想不到的是上屆的「老鬼們」願意在今屆中協助及分享,令活動有更多「混亂」及「熱鬧」的畫面。看到他們經過一年後的成長及羣體仍彼此建立,令我們「老懷安慰」。
*註 : 7 間參與「試習」計劃的機構包括「童思藝語基金—心義行服務社」、「油踐入心」、「弘毅環保教育發展基金」、「樂餉社」、「生命之行」、「Crossroads Foundation」 及「極地同行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