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.書籍

撰文/伍詠慈 出版部 相片/黃國榮、史曉晴

2018年12月01日
【閱‧書籍】書中有……?

每年出版部會出版20 多本新書,另有40多本書再版。再版書意味着該書在讀者羣中得到很好的反應,以致書在短時間內都賣光了,而讀者需求甚殷,所以出版社要急急重印那本書,好供應予讀者。但是新書呢?我們怎麼知道新書的反應呢?

書籍讀者頗為內斂,很少直接寫信來表達感受,也鮮有在突破書籍的Facebook page留言。要是收到回應,不要開心得太早,大多是發現書中有錯字或資料有誤。每天伏案編輯書稿的同工,要如何認知讀者需要,並與讀者交流,就得靠新書分享會了。

今年我們舉辦了至少13場新書分享會,目的是讓作者與讀者見面,也讓編輯在現場收集讀者反應。社會文化系列書籍的作者算是最勤力跑新書會的了:阿果於3 月出版《當日出日落同步上演》,然後分別在突破書廊、香港書展、Kubrick、中文大學書店舉辦了4場分享會:從4個地方接觸到的讀者羣相異,有大學生、有一般大眾、也有關注文化議題的讀者,我們都得以從不同對象口中聽到對書的意見。至於《行出一小步》更舉行有別傳統的書籍分享會,包括跑步讀書會、社區導賞新書分享會,都能邊走入城巿,邊讀到相關議題,又與靜靜地在書店聽很不同。

藉《邊個想返工》作者萬樂人、《現實,我受夠了》作者伍詠光,我們得以在突破書廊和誠品書店接觸初職青年,他們都與我們分享對工作前途的困惑,對生活的無力,透過書本,我們得以聆聽這一代人的心靈。

至於突破書籍一向着力的中學生,我們當然把握每個可以與他們接觸的機會。今年分別於聖公會聖馬利亞堂莫慶堯中學、曾璧山中學與師生會面,既由陳志堅、殷培基、游欣妮幾位老師兼作者分享他們的中文學習心得,也讓我們了解學生的興趣與處境。最特別的是有些學校組團來參觀突破書廊沙田店或佐敦店,我們有機會與他們分享書籍出版的喜怒哀樂,更聽聽他們現在愛讀些什麼書。

我們也不忘記對青少年影響至深的栽培者之一——老師。今年透過機構幾場異象分享會,我們得以與不同學校的校長、升學輔導老師等見面,了解他們面對的處境,我們也可以分享,書籍作為教學資源怎樣輔導老師與學生走過成長路。

感謝與我們接觸的讀者,你們每一個的意見、處境,都讓我們深思,文字如何回應並成為你們的成長夥伴。在新一年,還請各位讀者主動地給我們回應,除了在書中找到錯字外,你還找到什麼?

  • Share:

Related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