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.心緒

撰文/ 伍詠光 輔導中心

2019年02月01日
【讀‧心緒】放下包袱,創造生活空間

當一般人視發呆是無聊,有一位南韓藝術家Woops Yang 卻視發呆為一種生活藝術,創辦了一個發呆比賽(Space-out ompetition),目的讓普羅大眾徹底改變對發呆的觀念,發現發呆可以是好事,期望大眾可以改善一下生活模式。

比賽中,參加者必須全程發呆,90 分鐘內不准做任何事,稍一分神就會被淘汰。每15 分鐘會有專人量度心跳脈搏,心跳脈搏最穩定者為之勝出。而第五屆國際發呆比賽於2017 年10 月在台灣舉行,竟然由一位香港科大學生奪得冠軍。

為發呆換過一個優雅的名字,叫「放空」,英文是space out。放空的意思是有意識地為自己留一點時間與空間(space),什麼都不做,什麼都不想,讓身體思緒和靈性自由遨翔於這個留白的空間。

早在上一個世紀,德國心理學家GeorgElias Müller 及Alfons Pilzecker 就人類的短期記憶力進行研究。他們把對象分為兩組,要他們背誦一連串無意義的音節。結果,一組對象完成後立即獲發另一組音節再背誦,另一組則可休息6 分鐘才繼續另一組音節。測試後,發現中途有休息的一組記起多50% 的音節。

放空,對香港人來說,實在太奢侈,太無謂了。香港人講實際,總覺得時間不夠用。由4 歲小孩子上11 個興趣班的贏在起跑線開始,到上進上位賺到盡的成年人世界,都是爭分奪秒。就是平常的日子,香港人都不容許自己有閒置的空間,車廂中的人都瞪着手機,手指不斷滑;放工晚上回家,老是上網也不願睡,不願安靜;飯局時,當對面的朋友瞥一瞥手機,怕自己被冷落,就立即拿出自己的手機亂掃,恐怕一旦沒事做、沒話說的空白。總之,忙、趕、衝。

空白,是你怕寂寞,怕接觸內在的焦慮,怕望到想不通的困局,怕發現自己原來是個內心空洞的人。留白,就是守護和擴張空間,為了過渡生活中遇上的各種焦慮。是一種過渡性空間。

留白是一種生活選擇,有目的地選擇放下一些不必要的事。空,讓我們沉澱,讓我們休息,讓我們回歸心中的真實渴望,也讓我們重燃動力,去填補那段留下來的,白。

要知道暫時停止努力,是為了儲存未來。懂得留白的人生,才沒有白過。

  • Share:

Related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