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.書誌

撰文/ 李玉霞 Breakazine

2019年04月01日
【破‧書誌】留白的禮物

Breakazine 已經走到第10 個年頭了。一本雜誌可以維持10 年而不死,或說一份工作可以做10 年而依然感到好玩新鮮,確是神蹟,也是天父給我們極大的禮物。所以,第56 期書誌,我們的十周年記念號,特意送上一份「留白的禮物」。

為何以「留下空白」為禮?因為,我們是從空虛混沌開始的。禮物之所以是禮物,就因為是白白得來,像每一個出生的人,赤裸來到世界,但卻有人預備一切生活所需,由包裹的毛巾、睡牀、食物、照顧和愛,都是別人的給予,all are given,問題是我們能否覺察。

許多人不安於空白,急於填滿,也許是自小的培育, 我們都慣了fill in all the blanks,於是急於找答案,也就倉促就範;就範於什麼?於過去的慣例、社會既定的成功方法、心中的不安全感、情緒的直接反射,倒沒有留下空白給質疑、給自己內心、給真正掌管萬有的神,也就沒有新的可能。

仍記得,10 年前,書誌試刊完成的那天。我們做好了稿件,卻被退回,那個下午3位編輯大受打擊,但也痛定思痛,叩問:「我們究竟要做什麼?」那個時候,柏堅提出了〈羅馬書〉12 章1 至2 節:「所以弟兄們,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,將身體獻上,當作活祭,是聖潔的,是神所喜悅的;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。不要效法這個世界,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,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、純全、可喜悅的旨意。」其中第2 節尤為震撼,”not to conform but to transform” 成為我們的金句,也是書誌至今的信念。

所以,這10 年,作為青年雜誌,我們堅持不斷發問,不肯提供簡易即成的答案;每期也從零開始,放下許多前設,虛心進入議題去探究提問,背後是問神的心意。若問書誌跟其他雜誌有何不同?就是這個進路的不同,而這進路是來自〈羅馬書〉的提醒;我們以此去定義一本基督教刊物。

預備《留白》這一期時,我們先去訪問提出「閾域神學」的任志強博士。面對九七前後,乃至今天,他曾提出「閾中人」(liminal people)的觀念,並借用人類學liminality 一字的概念,指出這個「身分、角色、自我意識、對外關係都難以確定的尷尬時刻,乃是今天香港至全世界人的處境」,呼籲教會去擁抱這種不確定的身分,毋庸急於為迷茫提供即時的答案。說真的,擁抱迷茫很難,這是我們不能停下休息,或休而不整的原因吧。他分享之時,還笑說:「Breakazine 是最經歷到什麼是liminality 吧,你們每期都很迷茫」。

是的,每一期,我們都很迷茫。如何讓迷茫成為恩典?這一期,我們留下空白去承載,第一步是先把混亂攤開,我們收集了讀者的「生命亂流」。第二步是擁抱這種混亂,等待生命的整合,這個過程很艱難,但恩典就在此,視乎我們是否覺察。我們是第一次跟受訪者一邊訪問一邊共同省驗,當了半個輔導員。怎樣覺察?那是第三步,unfolding yourself,問了許多人「轉化如何發生」,不論是信徒與否,他們都說在你誠實面對那一刻開始,也在你感到被愛時漸漸發生;那愛來自土地、大自然、身邊人、自己和神。我們把這三步包裝成為今期「留白的禮物」,最終是回應祂所說的:not to conform but to transform。


誠邀你為自己、為身邊人,預備一份留白的禮物:https://www.breakazine.com/product-page/breakazine-057-留白-feel-in-your-blank

 

  • Share:

Related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