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十周年專欄

撰文/蔡元雲 突破機構共同創辦人

2023年06月19日
【五十周年】無悔,傳給後來者的禮物

編按:此文節錄自突破機構創辦人蔡元雲醫生近作《一生無悔》的結語,由李淑潔姐妹執筆。2023年臨近復活節的一個清晨,李淑潔姐妹與蔡醫回顧這些年,談到他的legacy,話題環繞傳承,尤其他近年在事奉所積累的心得,故輯錄部分內容及蔡醫生在一次課堂上的講話,整理成文字。

蔡醫生在2012年福音營中為年輕人洗腳,可見其謙卑服事年輕人的心志。

傳承啟後—培訓青年工作者的異象

作為青年工作者,我可以傳遞給這一代人最好的禮物(legacy),就是栽培青少年工作者和培訓師。2012年我和幾位同工開始了一個名為「青少年事工培訓師」的碩士課程(Trainers in Youth Ministry,簡稱TYM)。TYM可能是我一生所做的事工中最重要的一項,就是用心栽培青少年工作者、牧者、培訓者,train the trainers—這是神給TYM很重要的使命,是為青年工作開展了一個新的里程。

這個培訓課程驟眼看來簡單,好像不是什麼耀眼的projects(項目),我們很低調去嘗試實踐這種培訓理念。經過十一年,我們確是盡心盡力,最後的第三屆學員也畢業了。回望這些年,實際運作時根本不只是上課,而是與學員一起共同學習,師友同行,踏上一段跨代傳承的旅程。

不只要mass,要multiply

開展TYM,這到底還是受恩佩的影響。我是後來重新檢視思考:為什麼恩佩如此觸動我,回想她是怎麼影響了我的人生,她是怎樣栽培我,如何花時間心思在我身上。要是我也能夠如此栽培帶領一個人,他都會multiply(倍增結果)。所以我改變想法,不用做許多事,只要栽培人,不過要做得扎實深入。保羅到了成熟的階段,他怎樣栽培提摩太等門徒給我很多啟發。

我是到了六十歲經過反省,才有這個醒覺。我以前頗注重tasks(事務),做得很闊,着重mass(羣眾),在意有多少人看我們的雜誌、有多少聽眾聽我在電台的節目,又做過多少培訓、營會,但我有種touch and go的感覺。不是那些事工不好,如果那些年輕受眾有好的牧者跟進當然最好,否則單靠參加活動,生命的改變不夠深刻。可惜恩佩早離世,也許我當時未夠成熟,我並非在否定過去所做的努力,不過以前看事物與現在的確很不同。

在開展TYM時,有Ellen在身邊(編按:Ellen是蔡醫生太太),她很鼓勵我做TYM,也覺得我到了一個階段,是時候不該做mass,更要忠於召命和帶領。2012年9月開課時,Ellen病了,她依然來TYM課堂支持。到Ellen走到人生最後一程,她仍然用心與我一起牧養這些青年工作者和牧者,令我非常感動。

為了神的國度

對於青少年事工培訓,我們老師團隊聚集的時候想到一個詞:「以終為始,Start from the End」。

其實在《聖經》裏有些啟示經卷已經說明這個概念。沒有看整本《聖經》,人會斷章取義。所以我鼓勵青年工作者要看一些書,例如The Mission of God(中文版:箂特著,李望遠譯(2019):《宣教中的上帝》,台北:校園書房)。作者從整本《聖經》,從〈創世記〉到〈啟示錄〉查考Mission of God, 找到耶穌的記號。這樣讀,會讓你的視野非常不一樣;斯托得有本非常好的書,也是以整本書查考一個主題The Cross of Christ(中文版:劉良淑譯(1990):《當代基督十架》,台北:校園書房)。

我們活着就是榮耀神,我們活着就是為了祂的國度。不是為任何機構,很多人會用機構或教會作為單位,很狹窄。TYM團隊是為了神的國度,不是為了一個機構,而是以天父的心為念。神給予我們大使命,只有一個,不是我的,不是個人的使命,而是神的使命。這個使命就是「傳到地極」,為的是什麼呢?使人成為基督的門徒。

  • Share:

Related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