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uthor by 伍詠光
2019年12月10日
吃的空間
你平日是急速的吃,還是慢慢的吃?吃可以很功能化,只是為了充飢溫飽,也可以是享受,精神上的滿足。究竟,吃是甚麼?
吃,對一個嬰孩來說,非常重要。嬰孩出生時,第一件事便是吃奶,這是生命之源。因為吃是一份身體和心靈的滿足,因為嬰孩感受到母親關切的餵養,當中表現了愛。可見人類最原始的關係,首先來自吃。
佛洛依德說,如果一個嬰孩在哺乳的階段(「口腔期」)沒有好好被餵養或滿足,日後可能會出現有關口腔或飲食上的心理問題,例如貪吃、厭食或吸毒等問題。
我們的心理的確需要在吃的空間上被滿足。試問,如果吃只是為了充飢,只有功能性,我們會漸漸忘卻了吃可帶來其他層次的滿足。
第一,吃關乎關係。跟誰人吃?是誰替你預備?或你為誰預備食物?都是一種關係性的活動。吃是一種分享:一起分享美食和氣氛,一起分享心意和付出。中國人愛在桌上一起共享一道菜餚,而西方人比較傾向只吃自己的一份。在這方面,中國人可能更懂食物的分享。另外,在桌上的禮儀,也算是一種對別人的尊重。這一切都是關係。
第二,吃關乎感恩的心。感恩的心不僅說明感謝預備食物的人,感謝與你一起用膳的人,更加上要感謝食物為你帶來的歡愉。何以感謝?就要品嘗。品嘗,由味覺開始,先嗅一嗅食物的香氣,再看看它的面貌,包括每一種食材的顏色形狀;之後才細細放進口腔品嘗,用舌頭去細味當中食材表層及內裏的不同層次的味道;最後,食物跑進肚裏去,感覺滿足。這種完整的經驗,可以幫助你帶着感恩的心去領受:可以在這裏吃到這食物,絕非必然,是一種幸福。
(文章刊登於2019年12月10日出版的《Job Market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