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於佐敦的突破書廊,最近換了新裝。從喧囂的吳松街,踏進文化氣息素雅、被樺木書架包圍的書店空間,撲鼻而來是咖啡的芳香,心緒立時被撫平。視線所及之處,書佔了大半,右手邊是咖啡師的長枱,左手一角則劃分出一個2 x 3平方米的小舞台,上面放了些藤製的蒲團,給讀者坐下,靜靜看書。
為讀者存留的空間
在寸金尺土的鬧市中心,書店作為商舖,要劃出這個面積不算小的舞台,中間也是充滿掙扎。主力負責書廊規劃的同工温婉暉(Entory)也曾因此被連番追問:「(舞台)面積真的好大,會唔會考慮整細啲?客人要特地走上去才能到書架取書,好麻煩,會否考慮唔整?」
看着建築公司的圖則,心裏滿是糾結之際,答案竟自動浮現。書廊為了騰空出來方便裝修,曾一度搬到突破中心地庫繼續營業。當時同工就在地庫劃出一個角落,用布分隔,內裏擺放了藤製蒲團給人席地而坐,沒想到享用這空間的顧客竟是出奇的多。
「有些客人跟我們説,這裏好安靜,好適合看書休息」,店長趙裕芳(Rita)回想,甚至有人在買完書後,隨即就到那個角落坐下看書,讀者的反應讓同工更堅定想法。而書廊裝修重開後,這些蒲團也不負所託,「這裏是『常滿』的,座無虛席啊!」Entory笑説。
文化需要用心經營
除了給讀者坐下看書,這個舞台更是內有乾坤。整個舞台由11個可移動重組的木造方塊組成,可按需要分拆重組成適切不同活動的場地;而天花頂亦設有投影機和投影屏幕,可作短片放映之用。書店不是只賣書的嗎?為什麼要有活動場地?
「現時會看書的年輕人是比以前少。要不就是太忙,要不就把閲讀時間分到社交媒體之上。」Entory語帶惋惜地説。為此,書廊近年試辦了許多活動,如音樂會、手藝工作坊、展覽等,嘗試以多元化的活動體驗作起點,吸引年輕人重新發現閲讀的趣味。這樣的進路或許迂迴,但隨着突破文化空間的開展,期望這裏會成為年輕人打開閱讀世界的新起點。
有心人的同行
面對步伐日趨急促的香港,許多人都被此起彼落的社會事件牽着走,漸漸遺忘我們自己,或是身邊人的身心靈需要。閱讀是一個沉澱的過程,書廊也象徵着一個能讓人慢下來,重新與自己、與別人相連的地標,吸引有心人在此聚集。
店長Rita提起近日一件窩心事:很久以前,書廊原址本來有一間花店,後來搬到後面的廟街。花店老闆近日看見書廊完成裝修,特意送來一些精緻盆栽,説是送給書廊出售,所得的款項就當作奉獻,支持書廊的營運。
用心做的事,會吸引人以心回應,成為鼓勵,照亮每個相遇的人,在城市中心點起一盞溫暖人心的燈。
想知道更多有關突破書廊(佐敦店)的活動和消息,可瀏覽:
https://btgalleries.breakthrough.org.hk/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tgallery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