步行,用腳走,帶你由A點去到B點,所以有人叫步行做「11號巴士」。從A到B之間可以發生甚麼?心中想着的會是:將要做的事?忙着找路?怕迷路?怕遲到?低頭玩手機?其實,步行是最好的「自己時間」(Me time)。
一天有二十四小時,保持純粹的「自己時間」,不易。畢竟,我們太容易被帶走:忙着跟別人傾電話、覆WhatsApp、溜facebook看別人的動向,或向人分享自己的動向。「自己時間」,其實應該是只有你與你自己相處,即我和我。 不少人曾經經歷過摔倒,原因很多時候都是不專注,一不留神就栽倒。沒有太多人留心走路時的腳和腿,除了以下時候:剛受過傷、新鞋磨腳、下雨天襪子濕了、鞋裏有粒小石等,往往都是使你不舒服不愉快的事,才令你關注一下自己的身體。天啊,身體不舒服時才開始關注它,未免太刻薄了。
不錯,你老早已學懂走路,但你可能沒給空間去走路。走路的空間,是一種「讓身體帶你走,再由思想帶你走」的空間,身體和心思連合起來。你可會大感奇怪?請你想像,很多人思考一件事時,有時會選擇不斷踱步,在踱步中尋找靈感。
我喜歡「靜步」。選擇一個安靜的地點,室內或室外,一個人靜靜地、慢條斯理地、漫無目的地踱步。靜,只是表面的靜,在踱步中內心其實充斥雜音,充滿思緒。我的習慣是不會刻意放棄某些思緒,因為當下的思緒正是反映你的現狀,掛心甚麼,憂慮甚麼,也反映你意識底下不同層次的狀態。
例如,踱步的起初,你可能想起最近要辦的事,當前困擾你的事。當進入另一層思緒,會記起一些早前的事,或應該做又一直忘了做的事。又過一個階段,你的思緒可能走到更遠,想起一些往事、一些舊人。不錯。這是我有時的經驗,每個人都不同。 所謂「靜步」,這個「步」不僅是身體的走動,更是思想的「走路」,讓思想自由地步行,讓思想帶你走進意識或潛意識之間漫遊,發現自己很少踏足的境界。
(文章刊登於2018年11月27日出版的《Job Market》)